新技术:人工智能释放创新潜能

新技术:人工智能释放创新潜能

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的精彩表现迅速走红网络,《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连连突破纪录……近期,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文化消费等相关话题热度高涨,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众多代表委员围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消费这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的全新发展动能。

新技术:人工智能释放创新潜能

2025 年伊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喜讯频传。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在全球范围内声名大噪,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突破 3000 万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首个自研万卡集群成功启动,极大提升了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引领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更是在各行各业催生出崭新业态与模式,为众多领域注入全新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数字技术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催生出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装备、新型工控等产品,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与新赛道。”

AI 制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到 AI 助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效物流追踪与仓储调度,再到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认为,随着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突破,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绿色能源等领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其中,AI 与 5G、工业互联网等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AI 赋能风光储智能调度,使智慧电网、虚拟电厂等领域备受投资青睐。

受 DeepSeek 等大模型的推动,智能算力产业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高潮。当下,多地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力推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建议:“随着大模型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我国急需强大的智算基础支撑。应夯实自主创新的智算底座,鼓励智能体大规模创新应用,降低企业智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

大量资金的涌入,为行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共发生 504 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总金额约达 812 亿元。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 416 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 4500 家。

余晓晖建议:“我国已具备良好的技术产业基础,涌现出世界级大模型产品和优秀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与行业形成更强大的合力。政策层面可聚焦基础支撑与制度保障,强化算力、数据、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供给。行业则应立足场景和市场优势,加快技术突破,深耕场景创新,打造标杆应用,巩固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新产业:新兴赛道激活增长引擎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欢快扭秧歌、无人机在夜空中绽放“赛博烟花”,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产业新赛道发展势头强劲。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有 48 种创新药、65 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9% 。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当前多个产业新赛道已成为投资和资金流入的重点领域,具备巨大的投资潜力。“这些领域不仅处于技术前沿,市场需求也极为旺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它们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显著提升国家竞争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

在各地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就产业新赛道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建议,明确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以及支持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低空经济领域。尤其要对低空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安全管控平台等关键环节给予有力支持。

针对创新药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王桂林建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凝聚各方力量助推创新药实现突破性发展。“可安排专项经费,依托市场化机构建设运营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成果展厅,让创新成果与资本实现高效对接。此外,开展‘以才引资’‘人才 + 项目’金融活动,吸引高端‘人才 + 项目’落地生根。”

在中国建投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张志前看来,“新产业”企业与传统产业不同,由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和抵押物,银行信贷等传统金融方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要推动我国“新产业”企业融资,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培育我国的耐心资本。

为更好地助力“新产业”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田轩建议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与堵点,引导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进入市场,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推动“新产业”协同发展,构建良性生态圈

新消费:多点开花拓展市场版图

从老年大学的蓬勃发展到助力登山机器人的出现,从健身课程的丰富多样到国潮养生的兴起,从传统游山玩水到文化深度体验,银发、健康、文旅等多个消费领域呈现出诸多亮点。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这些消费新领域既顺应了消费变革的大趋势,又契合了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聚焦银发消费,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随着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行动能力、认知及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其消费能力与意愿迅速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无论是实体投资还是金融投资,都蕴含着巨大潜力。”

赛迪顾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到 8.3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比重的 6% 。预计到 2030 年,这一规模将增至 25 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李新华认为,大力发展高质量的银发配套产业至关重要,从老年智能穿戴设备到医养支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中阳县福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社工部部长许连红从细分领域分析,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文娱产业等具有较大投资潜力。

聚焦健康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表明,2024 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 9 万亿元。大健康领域投资与消费热潮持续升温,相关理念和产品不断更新迭代。

王桂林认为,全国多地正陆续规划建设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可借此打造主动健康大产业发展的全新范式,面向主动健康领域研发人体穿戴式和便捷式产品,打造专家数字人和智能化系统等。

充满活力的文旅市场成为国内消费持续升温的生动体现。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认为,随着文旅发展迈向“内容为先、运营为主”的新模式,应对文旅产品进行精细化投资。以人文景观文化产品为例,项目投资时要加强对文旅产品的文化阐释,深入挖掘并多元展示,打造精品内容。朱克力表示,未来文旅产业将加速融合创新,沉浸式旅游、数字文旅、低空文旅等新场景新模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提取要点

  1. 新技术(人工智能)
    • 发展成果:2025 年开年,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全球爆火,突破 3000 万日活用户量;首个自研万卡集群点亮,提升并行计算能力。
    • 产业影响:是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与传统制造技术融合催生新产品,在制药、制造业、智能客服等多领域应用,推动实体经济融合。
    • 发展机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绿色能源等领域带来发展“窗口期”。
    • 产业支持:多地推动云计算等技术创新,2024 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投融资活跃,培育众多相关企业。
    • 发展建议:政策聚焦基础支撑与制度保障,行业立足场景和市场优势发展。
  2. 新产业(新兴赛道)
    • 发展成果: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产业新赛道快速发展,2024 年创新药、医疗器械获批,商业航天发射成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 投资潜力:成为投资重点领域,具备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巨大市场潜力。
    • 发展建议:各地两会部署新兴产业发展,代表委员针对低空经济、创新药产业等提出支持发展和融资建议。
  3. 新消费(多个领域)
    • 消费亮点:银发、健康、文旅等消费领域亮点频现,契合消费变革、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
    • 细分领域
      • 银发消费:市场规模大且增长潜力高,配套产业及康复护理等细分领域投资潜力大。
      • 健康消费:产业规模大,多地规划主动健康服务体系,有新发展范式。
      • 文旅消费:走向“内容为先、运营为主”模式,新场景新模式潜力大。

根据文本进行分析

  1. 新技术层面
    • 创新驱动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表明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国产大模型和集群技术的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实力,更为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加速了产业升级进程。
    • 产业融合趋势:AI 与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跨行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路径。
    • 政策与市场协同: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市场则以大量的投融资事件和企业发展给予积极响应。这显示出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对于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这种协同效应,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繁荣。
  2. 新产业层面
    • 新兴赛道崛起: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赛道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在高端制造业和前沿科技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就。这些产业不仅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 投资潜力巨大:多个产业新赛道吸引大量投资,说明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些领域的技术前沿性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其具备巨大的投资价值,有望在未来带动更多的资源投入和产业发展。
    • 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代表委员们针对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强调了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方向指引、关键环节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金融领域的创新,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 新消费层面
    • 消费趋势转变:银发、健康、文旅等消费领域的新变化,反映了我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需求从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更高层次的健康、文化、精神消费转变,这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细分领域机遇:各细分消费领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潜力。银发经济因人口老龄化趋势而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健康消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不断升温;文旅消费则在新模式下朝着精细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企业应精准把握这些细分领域的需求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 产业创新方向:新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产业创新指明了方向。例如,健康领域的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文旅领域的沉浸式、数字文旅等新场景开发,都需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

综上所述,新技术、新产业、新消费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各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抓住机遇,协同合作,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